一碗牛杂汤,品出“义巴”共富山海情_金华新闻_浙江网 

浙江网

新闻门户
欢迎监督
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!

一碗牛杂汤,品出“义巴”共富山海情

2023-11-13 10:56:15

11月9日晚,一辆挂着“枣林—上溪‘西牛东送’产业协作助共富”横幅的大货车,缓缓驶入义乌市上溪镇潜溪村。该车运载着来自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的18头黄牛。这批跋山涉水而来的“巴山牛”,续写了浙川东西部协作“山海情”。

四川省巴中地区饲养黄牛历史悠久,“巴山牛”在1982年被列入世界牛种名录。得益于优越的生态环境,枣林镇农户以“圈养+放牧”的方式饲养黄牛,所养“巴山牛”肌间脂肪含量高、肉质细嫩、香味浓郁,一直是四川传统名吃“灯影牛肉”及牛肉干的主要原料。

枣林镇副镇长李开明介绍,受到农户散养较多、交通不便等制约因素影响,多年来“巴山牛”一直未实现批量销售。目前,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成了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良策。

随着东西协作的不断深入,今年年初,义乌市上溪镇和巴州区枣林镇结对共建。上溪镇向枣林镇肉牛养殖项目投入30万元,在当地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,积极探索“肉牛+合作社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按照统一引导、统一管理、科学定位,大力发展巴山肉牛养殖产业。

目前,“枣林—上溪”肉牛销售体系已初步建立,以订单销售的形式,通过义巴专线物流,将枣林肉牛分批运输至上溪镇销售,助推枣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,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营收模式,带动两地百姓增收致富。

“巴山牛在义乌很受欢迎,仅我们‘田园潜溪’共富灶每天要宰杀一头。”潜溪村党总支书记吴光明介绍,该村有9个共富灶,可以容纳40多桌同时用餐,还有10多个包厢可使用,近期前来喝牛杂汤的客人一拨接一拨,生意十分红火。

随着气温下降,潜溪村也喊出了“冬天里的第一口汤”的口号,积极响应做强“牛系列文化”赋能乡村共富的号召,短短数月就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。眼下,排队去喝一碗牛杂汤的盛景在上溪镇各地重现。

据悉,上溪镇“牛文化”有千年历史,小小的一碗牛杂汤2019年被列为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经过时间的积淀,上溪镇范围内销售“牛系列”的商户众多,已形成了通达全国的完整销售链。

今年7月,义乌发布《义乌名小吃制作工艺规程》,其中对上溪杂牛汤的原辅料、制作设备及器具、感官特征等内容一一规范。前不久,上溪镇举办牛杂烹饪技能大赛,众多老字号店铺现场比拼,优胜者获评“传承技艺奖”等奖项,并被上溪镇授权使用“上品”品牌商标。

“为了提高‘上品’牛杂汤的美誉度和竞争力,我们计划每月从枣林分批采购50头肉牛,从原料上保证上溪牛杂汤的品质。”上溪镇党委书记王志强介绍,随着“千万工程”深入推进,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杂汤成为东西协作的桥梁,助力两地人民携手踏上共富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