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29 13:19:03
近日,大学生生活费成了热门话题。它关乎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,更关乎金钱和消费观念的养成。新生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,给少了苦了孩子。“我问了亲戚朋友,有的给孩子3000元一个月,有的2000元左右,我该给多少才合适?”市民孙女士致电市新闻传媒中心82374110求助,她女儿即将到北京上学,想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标准生活费是多少。
1500~2500元占大多数
大学生的钱花在了哪
记者进行了金华大学生生活费小调查。据统计,在一二线城市,大多受访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为1500~2500元。
67.23%的受访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500~2500元,22.66%的受访学生每月生活费在2500元以上,有10.11%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低于1500元。其中,受访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支出中占比最多的是饮食方面,达50%~70%,社交和网购次之,像水电费、话费、交通费等一类的必要支出,占比相对较少。
一名在杭州读大四的金华籍学生表示,她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,50%花在一日三餐,交通通信等必要支出占了10%,朋友之间往来又占20%。
在绍兴读大学的小陈介绍,她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,70%花在饮食方面,其余30%用在了娱乐方面。“身边亲近的朋友和我大差不差。”
在西安就读的大学生小周每月也需要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。“75%的生活费花在了改善伙食,其余25%用在了娱乐和必需品上。”
在上海就读大学的小祝则表示,上海消费比较高,身边有的同学生活费高得离谱,不过多数同学和她一样,每月生活费在2500~3000元。“有点钱全吃进嘴里了,其次日常生活开销也是一笔大支出,学校宿舍电费有点贵,不开空调每月人均也得50元左右。”
抵抗不住诱惑
不少大学生超前消费
采访时,多名大学生表示,在大学里很多开销都“身不由己”,班费、社团费、学习考证……这些花费都很难被自己控制。但问及“生活费是否会精打细算”时,多名受访大学生回答“不会”。看到喜欢的东西还是会先买下来,钱不够再向父母要或者使用借贷支付方式。
“刷直播间经常冲动下单,所剩无几的生活费大多花在网购上。偶尔花销过度生活费不够用,我会用花呗,月底家里人帮我还款。有时候额度花完,也会找同学借些钱。”在杭州读大学的小包说。
同在杭州读大学的小张说,因为喜欢玩游戏,每月2000元生活费对他来说有些捉襟见肘。
如今,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,饮食支出不再是生活费支出的全部,尤其在城市里,KTV、酒吧、电影院等娱乐休闲场所覆盖率高,容易诱发学生消费。“原本只是想去看场电影,却又逛了商场,买了衣服、化妆品。”大学生小胡说,一不小心就超支了。
“实习的时候,花呗欠了3000元,主要用来付房租以及添置生活用品,从此以后花呗会控制在500元以内。”在金华读大学的小倪说,使用借贷支付方式可带来短暂的便利,但会形成恶性循环,每月从父母那里拿到生活费之后第一时间还花呗,接下来就要“勒紧裤腰带”生活,钱花完了又继续使用花呗,这个漏洞很难填补上。“大学生消费还是要理性,合理化安排生活费。”
打工、理财
让日常开销合理化
同样情况下,逐渐树立的理财意识使得更多大学生走上打工、自主理财的道路。
“我每天往支付宝余额宝存钱,日积月累,三年下来存了一笔钱,正好帮助我完成找工作时期的过渡。”在杭州读大学的大四学生小屠说,这项理财活动是做会计的妈妈提醒的,慢慢坚持了下来。“年轻人还是要有储蓄的观念,不要过度消费。”
根据《2023年中国大学生基金投资调查白皮书》,生活费结余为大学生投资理财最主要的本金来源,基金为其最青睐的理财工具,其中宝宝类货币基金最受欢迎。
“虽然我不理财,但生活费悠着点花,不够就想办法打工。”趁着暑期,大学生小张在杭州找了份实习工作,每月增加了不少收入,“加上父母给的生活费,完全够我花销”。
在南昌读大学的小胡每月都会收到父母给的2500元生活费。其中,60%花在日常支出,与女友的休闲娱乐则占比30%。“每月我会接些拍摄工作,也有几百元收入,攒下的钱都留作旅行资金。”小胡说,遇上考试报名费、书本费等与学习相关的支出,父母都会报销,要是在学习方面取得进展,父母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。“凭着技能挣点钱,每个月过得还是蛮滋润的。”
结合实际给生活费
希望孩子养成良好消费观念
采访调查中,家长们大多希望孩子按需消费,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。
市民王先生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,他认为,有条件的家长给予适当的生活费是支持孩子完成学业的有力后盾。“我认为每月给多少钱合适,要根据家庭的整体收入情况、孩子所在城市消费水平及孩子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。”
王先生介绍,目前他儿子的生活费根据在校情况而变动。生活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,一部分是基本固定生活开支,一部分是弹性开支,如购买学习资料、换季买衣服等。“1个月1500元到2500元,孩子也会跟我们沟通他的花费情况。”他说,“我希望孩子的消费观念是不小气、不攀比,理性面对自己的经济水平。”
“我女儿在杭州读大学,我基本上每月给2000元,有其他需求,只要合理我会给她增加点。”市民倪先生说,家长要尽力满足孩子基本生活需求,同时也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要什么就有什么。“如果计划外的开支是孩子自己想要的,我们会鼓励他兼职挣钱,或者提前规划存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