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24 09:53:41
在火星上生存会是怎样的?如何让人类在上面更健康地居住?这几天,来自我市的两名小学生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上,围绕火星生存主题,以自己的创意斩获一等奖。
从近3000名
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
前不久,以“仰望星空 成就梦想”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海南文昌举行,来自全国的近3000名学生齐聚一堂,围绕4类竞赛单元9个赛项展开激烈角逐。其中,武义县壶山小学高段组的陈翼虎和郑张一赛队披荆斩棘,一举拿下全国一等奖。
该校科学老师王宪阳是此次的带队老师,据他介绍,这次学校通过省级选拔赛后,有2组共4名队员入围全国总决赛,他们参加的是航天创意赛项目中的火星生存主题赛。航天创意赛是9个赛项中的一项,又包括北斗卫星、载人航天、火星生存等7个主题赛。
陈翼虎和郑张一赛队的创意是《“蓝帽子”火星基地循环生命支持系统》,以5名宇航员在火星上生存两年为背景,围绕宇航员生存所必须解决的环境、生态、能源、危机防范等问题进行具体设定,构建了一个能有效应对火星恶劣环境,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和自给自足的火星基地循环生命支持系统。
据了解,此次比赛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创意再加模型场景搭建,两名选手赛前查阅了大量资料,经过一次次的思维碰撞,反复修改才有了最后的创意。不管是航天知识测评还是航天创意设计答辩环节,他们都表现得自信满满。
在航天知识测评时,两名选手答得又快又好,得到满分15分。在封闭式答辩环节,他们详细介绍了创意项目的设计背景、思路、搭建过程及预期效果。“一般一个项目评委只留5分钟时间,他们与评委探讨交流了20余分钟。”王宪阳说,评委老师不仅给予了高度评价,还拿出手机对作品拍照留念,也给孩子们提了一些宝贵的改进建议,期望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。
感受航天科技的
无限可能性
全国一等奖是如何拿下的?8月22日,记者联系了陈翼虎和郑张一的家长。
12岁的陈翼虎在武义县壶山小学上六年级,他妈妈曾丽芳说,很小的时候,儿子就对航天表现出了兴趣,“喜欢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,也喜欢玩火箭拼装发射玩具”。小学三年级时,陈翼虎参加了“创意科学”乐读课程,开始深入学习航天创新方面的知识,对航天科技有了更大兴趣。他平时还经常通过浏览中国航天科普网、观看科学纪录片等形式自主学习,还自学了编程。他的写作和绘画能力也很不错。
同校就读的郑张一比陈翼虎小1岁,家长从事自动化开发的相关工作。郑张一从小耳濡目染,动手能力很强,长辈给他买的各式各样的乐高,或是再复杂的模型,都能很快拼好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,郑张一接触到航天知识,又加入航天科技乐读班,多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。他平时喜欢阅读,知识储备也很丰富。
在这次比赛中,两名选手充分发挥特长,设计图由擅长绘画的陈翼虎绘制,线条简洁流畅,画面细致精美,较好地呈现了作品的独特创意。而在基地搭建过程中,郑张一操作各种器材游刃有余,拼搭模型的速度特别快,两人优势互补,终获佳绩。
陈翼虎说,这次比赛让他又向航天梦想迈进了一步,更感受到了航天科技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。
作为一名科学老师,王宪阳建议,如果家里的孩子对航天科技感兴趣,可以从小培养兴趣爱好,为孩子们搭建一些探索宇宙、追梦航天的平台,在参加学习活动中了解航天、热爱航天,培养孩子们善于思考、大胆想象、勇于实践、敢于创新的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