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涨10倍,中药材成了“香饽饽”? 业内人士:加强统筹管理很重要_金华新闻_浙江网 

浙江网

新闻门户
欢迎监督
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!

最高涨10倍,中药材成了“香饽饽”? 业内人士:加强统筹管理很重要

2023-08-12 13:02:33

记者近日从中药材市场了解到,浙贝母从每公斤40元涨至145元、当归从每公斤80元涨到260元,细辛从每公斤40元涨到400元,整整上涨10倍。作为珍贵药材的天然牛黄最新价格更是高达每公斤120万元,约2.6克黄金才能买到1克天然牛黄……

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7月监测数据显示,339个中药材品种价格上涨,占总量23.5%。“最近3个月,中药材涨价品种之多、涨幅之大,实属此前未遇行情。”浙江三溪堂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有朋表示。

这轮中药材价格上涨背后,哪些因素在助推?对老百姓产生多大影响?连日来,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调查。

浙贝母药农每亩增收1万元

在中药材行业中,有“3年涨、3年平、3年跌”的周期论。“本轮中药材是从2020年开始涨的,目前已接近3年,6月之后原本是淡季,照说价格应该会平稳降下来,但整体行情不降反升,让人始料未及。”一名采购商告诉记者。

作为浙江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,磐安浙八味药材城今年来人气一直很旺,不少外地采购商前来采购。“磐五味”之一的浙贝母,价格持续上涨,8月份已涨至145元/公斤。“现在行情还在涨,农户手中的货源基本上已经走了80%以上,往年这个时候,至少还有80%没有卖掉。”该市场内的商家陈邦水说。

磐安的药农收入如何?磐安中药材商会会长张光华算了一笔账,以当地种植数量最多的浙贝母为例,大多药农种植面积在20亩左右,按当前的中药材价格计算,每亩浙贝母的净利润可以增加1万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一户药农比以往可增加20万元收入。张光华推测,明年应该会出现扩种现象,但需警惕高行情刺激后导致的产量大增,行情“过山车式”下滑后伤农。

涨价由多种因素造成

记者了解到,中药材价格上涨有很多客观原因,比如自然灾害、气候等影响产量,生产和人力成本连年上涨,以及中药材本身稀缺等,都会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,导致价格上涨。一些业内人士认为,导致本轮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其他因素还有炒作抬价之嫌。今年不少中药材货量充足,冷库里都是货,价格却一直在涨。水牛角、黄连、白术等部分中药材,存在炒作迹象。

日前,中国中药协会发布倡议书提出:“本轮药材价格出现较长时间的异常上涨,势必给中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,中药行业必须予以高度关注。”此外,该协会呼吁,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、投机炒作等扰乱药材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乃至违法行为。

中药材价格上涨对患者买药有何影响?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王国军表示,医院的中成药、饮片均根据国家医保目录实行报销政策,且都是统一招投标,因此对目前患者在用药的开支方面影响还不大。也就是说,供应商与医院签订合同后,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,都得以合同价向医院供货。

中药材行业需加强统筹

浙江三溪堂中药有限公司采购部副经理吕向阳告诉记者:“我们一般都是两三个月进一次货,用量最大的酸枣仁,则一两个月进一次货,每次1吨半到2吨,现在价格太高了,进多了资金吃不消。”对于中药生产企业,中药材价格暴涨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存压力。

“中药材涨价背后,其实暴露出中药材行业机制不健全的问题。”徐有朋认为,对重点中药材品种加强计划统筹与管理,实施中药材质量闭环管控与全程可追溯,保障基药目录品种的原料供应,将有利于推动形成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。

业内人士指出,加快推进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工作很重要,国家根据储备药材的特性进行“丰储欠补”,平衡市场供应需求,平抑中药材价格的暴涨暴跌。“药企战略储备有需求,但难度大,如果能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,会好很多。”吕向阳表示,建立相对应的价格指数收集监测与信息反馈平台,以科学、精准的数据引导产销和订单农业,可一定程度避免盲目性导致的生产大起大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