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7-20 09:51:52
连日来,婺剧演员三伏天穿“棉袄”戏服唱戏汗如雨下的视频走红网络。视频中的画面是义乌市“礼堂有戏 婺剧来了”百场演出活动的现场,亦是金华持续送婺剧下乡的一个缩影。
舞台上,演员们唱腔浑厚、戏韵浓浓;舞台下,观众们如痴如醉、掌声雷动;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盛宴,把这个炎夏烘托出乡村文化的“热度”和精神生活的“温度”。
婺剧下乡,犹如丰盛的精神食粮,满足了百姓需求,又如绵绵春雨,滋润了观众的心田,让基层百姓共享到最新的文化成果,也让大家看到了婺剧旺盛的生命力。
婺剧的火热,源于一场场双向奔赴,更甚是多向共赴。
这种文化的韧性、绵延不绝的力量,来自婺剧人的传承和坚守、突破与创新,来自政府的鼎力支持、政策扶持,也来自民间的传播、观众的喜爱。
这么强的生命力,更因为五指握拳,指指有力道。
一指在婺剧的根。“婺剧的根在农村。”多年来,婺剧人深知,巩固培育农村市场,婺剧才会走得更远。所以,不论酷暑严寒,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每年送戏下乡上百场。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和一众民营剧团也是如此,扎根基层,成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、繁荣戏剧事业的强大力量。
一指在婺剧的人。众所周知,戏曲这个行业很辛苦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,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,曲不离口拳不离手,都是他们。因为热爱,他们披星戴月、马不停蹄;因为热爱,他们薪火相传,造就如今婺剧界的人才济济、梯队完善。
一指在婺剧的戏。守正创新,紧跟时代,《昆仑女》《白蛇传》《宫锦袍》《信仰的味道》《义乌高华》《三打白骨精》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涌现,不仅深受观众喜爱,也捧回各色大奖。
一指在婺剧的台。随着我市政府愈发重视与加大投入,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,国有院团努力保护、传承、发展“三同步”,以浙婺为代表,从楼胜夺魁到“浙婺现象”,婺剧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一指在婺剧的圈。婺剧人不仅送戏下乡,还“种”戏进校园,传遍海内外,进一步推广“大婺剧”观念,扩大婺剧的生态圈,唱响婺剧好声音,也培养出更多的婺剧观众和后备人才。
扎根人民、扎根乡土,用艺术形象诠释时代风尚,以戏曲语言讲述新时代思想。传唱数百年的婺剧,在文化多元的新时代,依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席位。令人沉醉的光影之间,婺剧的韵味如水波荡漾,沁入人心。
声声妙入耳,芳香自流长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