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暑天送戏下乡的婺剧演员:“只要村民爱看,再累再热也值!”_金华新闻_浙江网 

浙江网

新闻门户
欢迎监督
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!

酷暑天送戏下乡的婺剧演员:“只要村民爱看,再累再热也值!”

2023-07-19 10:08:53

酷暑天,上台一分钟,下台一身汗。

最近,这样送戏下乡的动人画面接连刷屏“美丽浙江”“中国蓝”“金彩云”等网媒。

义乌的婺剧演员们三伏天赶“烤”,一声唱腔一身汗,感染了广大市民。

据悉,为了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看到高质量的戏曲表演,由义乌市委宣传部主办的“礼堂有戏 婺剧来了”百场演出活动正在义乌市各镇街开展。

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挑选了《小宴》《宋江杀惜》《辕门斩子》《李逵探母》《断桥》《拷打》《杀庙》等剧目送戏下乡,每天两场,每场时长不低于90分钟,从7月初持续演出至9月。

“开戏了就不能停,这是传统”

“这白娘子唱得太好啦,看着真得劲!”“我第一次看《拷打》,过瘾!”7月17日晚,在义乌市佛堂镇稽亭村文化礼堂,看了演出的观众纷纷为演员的精湛技艺和奉献精神竖起大拇指。

大热天表演戏曲,对演员的挑战可想而知。有的文化礼堂没有空调,有的演出安排在露天广场,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妆造,许多演员随身携带迷你风扇,一边吹风一边化妆。

但随着铿锵的锣鼓响起,婺剧演员们包头扎靠、着装严整,水袖轻扬、云步慢移,腾挪翻转、满台飞舞,唱腔或悠扬婉转或高亢激昂,演出一丝不苟,丝毫不打折扣。

“在台上大汗淋漓,下台戏服一脱,可以拧出水来。”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汪珠红告诉记者,此次百场演出,该中心共派出了80多人的队伍。演出剧目以折子戏为主,剧目交替上演。“虽然很累,但是大家说,只要村民爱看,再累再热也值!”

酷暑天下乡演出,大家经受住“烤”验,台上演出、台下刮痧,坚持完成演出。还有的演员连续几天下来,嗓子疲惫沙哑,仍然坚持到最后。“开戏了就不能停,这是传统。”

令人欣慰的是,活动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。台上演员唱,台下观众跟着哼,唱到高潮处,观众决不吝啬掌声,还希望“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”。

“观众的鼓掌给我们带来清凉”

气温直逼40摄氏度的高温天,穿着“棉袄”唱念做打是怎样的感受?

婺剧演员刘海渊用“火焰山”“蒸桑拿”来回答。27岁的他,在《李逵探母》中饰演李逵,是个花脸演员。演出中,不断渗出的汗已将他的花脸晕染得有些斑驳,豆大的汗珠密密麻麻地附在鼻头、额间,又顺着下巴大滴流下。

不过,相比身上层层叠叠的戏服,妆面问题则显得有点小儿科了。尤其是花脸必穿的胖袄,即日常可见的厚实的棉马夹、坎肩,作用类似于垫肩。厚实的衣服再加上灯光直射,“感觉就跟蒸桑拿一样”。

35岁的季灵萃在《杀庙》中饰演韩琦,作为演员中坚力量的她每次下乡都是当仁不让。她说:“天气很热,但观众的热情更热。观众的鼓掌给我们带来丝丝清凉,就和空调一样。”

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,将优质文化资源延伸到村落,把舞台搭到乡间地头,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乐享文化大餐,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,又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。“礼堂有戏 婺剧来了”活动涵养乡风文明,也为迎亚运营造了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