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7-18 11:15:05
近日,一个跟银行有关的话题上了热搜:宁波一名男子因被问取款用途,故意分批取款,一次取一元,看到工作人员哭了,才把2.5万元一次性取走。
“我刚入行的时候也遇到过,那次我哭了。”虽然事情过去好几年了,但和同事聊起时,市区某银行的营业经理阿梅(化名)还是有点小委屈。
阿梅说,她刚入行时也遇到过类似的事,只不过她不是询问客人取款用途,而是没收了客户一张假币,但客户不同意,要她还回去,还故意为难她,1元、1元地取钱。当时保安师傅看不下去,准备报警。后来客户看她一边做一边哭,直接走掉了。
遭遇客户刁难的事情还发生在建议客户用ATM机取款的时候。阿梅说,为了减少人工排队,如果客户取款在1万元以下,一般会建议他们到ATM机上取款,但是有些客户不愿意,就会很生气,有的客户会故意一次取一元。
不过,阿梅表示,近些年来,类似这样的事情没怎么碰到过。记者咨询了市区多家银行的一线工作人员或管理柜员的工作人员,他们表示,偶尔会碰到客户故意刁难的事情。
记者走访了市区一些银行网点发现,市民取款时,银行工作人员确实会询问取款用途。客户取自己的钱,银行问那么多干吗?有市民表示不理解。也有市民表示理解:“他们也是为我们好,现在诈骗那么多,都是为了帮我们守住‘钱袋子’吧,尤其是老年人”。
那么,为什么客户到银行取自己账户里的钱还要被询问取款用途?
多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,原则上是要问询的,但如果客户实在不愿意回答,也不会强制。取款30万元以上要填纸质表格,写明资金用途,30万元以下一般会口头询问。“30万元以上问询是现金管理要求,其他是尽职审查要求”。有银行工人员表示,现在电信诈骗太多了,出于反诈,取款几千元也会问一下。
“为防范洗钱、电信诈骗等风险,需要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,同时需要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。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资金安全。询问客户取款用途,不肯告知的情况还是有的,客户觉得是隐私,不想告知。”市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银行管理人员表示,客户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,在不了解背后具体原因的情况下,会觉得是银行工作人员故意为难而产生不满情绪。“实际上,客户是一种发泄,把自己的怨气、不满发泄出来,让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,从而维持心理平衡。此时,银行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,一方面要认同客户的感受,同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,从客户角度出发,向客户解释这么做的原因。向客户表明自己的真诚和对他的尊重,大部分客户在了解具体原因后还是会理解和配合的。”该银行管理人员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