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个月摆脱糖尿病”“一夜降糖”…… 普通食品成“神药” 直播乱象亟待规范_金华新闻_浙江网 

浙江网

新闻门户
欢迎监督
真实温暖丰富的网上浙江!

“3个月摆脱糖尿病”“一夜降糖”…… 普通食品成“神药” 直播乱象亟待规范

2023-06-01 10:24:12

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,已成为不少商家与主播推广产品、拓展销路的新风口,但近期有市民发现在直播平台上,有一些主播对健康打起擦边球。

直播中,一些食品被故意夸大宣传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,有的声称“包治百病”,有的“专治疑难杂症”。为了避免平台相关限制监管,商家在销售页面上通过谐音、代号等方式隐藏、规避或模糊关键信息,导致一些热衷看直播、刷短视频的中老年人容易“上钩”。

声称“一夜降糖”

老年患者被忽悠

市民张婷的妈妈孙阿姨患有Ⅱ型糖尿病已近10年。一直以来,孙阿姨从饮食到用药都能做到遵医嘱,病情也控制得比较好,可最近却自行把药给停了。

了解原因后,张婷惊出一身冷汗。原来一个月前,孙阿姨在某视频直播平台上花费460元购买了10盒某牌子的保健贴,试用一段时间后,“自我感觉不错”,就停了医生给她配的3种正规药品。

她告诉女儿,主播宣称“不用注射胰岛素、不用吃大把降糖药,就可以轻松控制血糖”,并提及“是药三分毒,长期服药对肝肾功能会造成损害”等说法。吸引孙阿姨的还有直播间的“成功案例”:有患者在使用保健贴后血糖下降……

事实上,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,可以通过治疗手段控制,需终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。“我对妈妈又气又心疼,所幸发现及时,没有造成严重后果。”张婷再度打开该直播间页面,与客服交涉。客服表示可以“7天无理由退货”,并称该产品只是保健品,没有告诉消费者可以替代药品。但在该网店内,有多个同产品链接,在展示图中出现了“可根除”“一夜降糖”等字眼。随后,张婷向相关平台举报,平台客服表示将在核实后反馈情况。

记者在另一电商平台以“小糖人”为关键词搜索,发现搜到的产品五花八门,有国产微商品牌,也有国外进口保健片,经营的店铺以小型自营店铺为主。

穿白大褂误导观众

虚假宣传功效推销

连日来,记者在多家短视频平台观看了健康类直播,发现部分不良网络主播夸大、虚假宣传,把一些食品当成具有疗效的药物进行推销,误导消费者。根据销售记录显示,有的直播间所谓的“降糖”产品已经售出千余件。

直播时,有的主播穿着白大褂,容易误导观众,认为他们从事医疗工作。主播在推销过程中还会刻意回避具体病症名称,以缩略词、代名词的方式打擦边球,如以“小糖人”代表糖尿病人群,“小白片”代表药片,“针针”代表胰岛素等针剂,“白大褂”代表医生等。有的直播间还会在醒目位置打出“逆糖”“停片停针”等诱导性宣传语。

记者观察到,此类宣传主要是针对一些慢性疾病,通过夸大、虚假宣传某些食品功效吸引目标人群。比如,“湿节草本植物饮”被说成能治结节、囊肿,“菊郡主旰旰茶”被说成专门针对肝部不适的各种症状,“清肤消银丸”被说成能治各种皮肤病,名为“道田青汁”的大麦苗被说成能清理血管淤积……

抵制食品领域虚假药品广告

是平台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

此前,央视《东方时空》栏目以《直播带货乱象丛生,谁来监管?如何维权?》为题,剑指直播卖药乱象。其中一家直播间将一款“苦瓜三七复合肽”描述为专门针对“糖高”人群、能解决身体的根本问题的专业饮料,声称“3个月就能摆脱糖尿病”。

这款产品的外包装上明确标注为“固体饮料”,没有任何有关“降糖”功效的说明,且只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。根据相关规定,药品的包装都会明确标注“国药准字”的批准文号,而保健品则会标注为“国食健字”的批准文号。央视曝光后,平台对该直播账号做出下架处理。
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采访中表示,把食品当药品售卖,违反广告法。不是医生穿着白大褂,本身属于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严重误导,一定程度上也会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,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公信力,同时扰乱平台企业间公平的竞争秩序。

今年5月实施的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,对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农药等领域的广告提出要求,相关平台有法定义务为广大消费者把好关,杜绝危害消费者行为的出现。相关专家表示,帮助消费者抵制食品领域虚假药品广告,是平台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,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共同设定的法定义务。